衛奕信徑第十段

衛奕信徑第九段始於高511米的仙姑峰。沿著由木板堆砌而成的下山梯級,接上位於八仙嶺山腳的八仙嶺自然教育徑,並轉左向南涌方向繼續前進,沿林間一直緩緩下行直到尤德亭,繼而接上車路到達位於鹿頸南涌村的衛奕信徑終點。

衛奕信徑第十段再沒有早前兩段的開揚景緻,大部份路段都位處叢林間。其實,在叢林之間,衛奕信徑橫越了橫山腳下村、橫山腳上村、上七木橋村和下七木橋村,但隨著村民於二十世紀中葉全數遷出,鄉村現已荒廢,甚至樓房建築結構均已經完全損毀,只剩下一幅幅破爛不堪、佈滿菁苔的磚牆有如融入在大自然之中。事實上,除了遮擋陽光外,地型與通訊網絡覆蓋不足更令衛奕信徑第十段路上電話信號頗為微弱,旅人必須多加留意。

道別八仙嶺群峰 – 踏進北坡的叢林

從仙姑峰出發沿北坡的木板梯級下山,不足一分鐘,我們已經完全走進濃密的樹林。八仙嶺險要的地勢和頻密的山火,使八仙嶺群峰的南坡和山脊皆無法長出廣闊的喬木。相比之下,北坡由於較少受掃墓而引起的山火摧殘,加上鄰近亦有不少山峰遮擋強風,漫山均長滿了高高的林木。由於在短短約700米需要下降近200米的高度,木級難免比較密集,中途亦甚少位置供旅人回氣,幸而梯級的落差並沒有八仙嶺上屏風山般高,不然雙膝下山過後必定會又痠又痛。

逝去的文明 – 橫山腳與七木橋

接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這時轉右可下山往春風亭和大尾篤,而衛奕信徑則轉左繼續向北前進,再稍為上斜,然後一直緩緩向下。雖然路途上偶遇上開揚的彎角,但從這些彎角外望,旅人卻只知自己身處郊野,未見廣闊的風光,加上大部份路段都被林蔭遮蔽,風光而言難免令人感到略為失望。

其實衛奕信徑第十段的精華在於橫七古道一段。「橫」是橫山腳村,「七」則是七木橋村。古道以大石鋪砌而成,連接著兩個鄉村,相信興建古道時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大石的鋪設一方便使路段即使於暴雨水浸時仍可通行,另一方面踏足山徑所提升的難度,卻為通訊帶來更大的障礙,而旅人也得小心不要被石縫絆倒。

現今居於城市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人類如何能在如此荒蕪、通訊不便、欠缺商品買賣的地方生活。然而,反過來看,往日鄉村間聚居之士,相信必不如今天全球化社會下的人類一樣有如斯多的物質慾望,只講求自給自足的簡樸生活。事實上,往日的橫山腳和七木村橋其實頗有規模,祠堂、石磨以至廟宇都一應俱全。然而,正正是因為時代的變遷,橫山腳上、下村和上、下七木橋村的村屋漸漸不再被視作理想居所,繼而任由風吹雨打,任由這些往日的人類建築被自然的力量所還原並融入自然界……現時橫山腳村的居民都搬至位於沙頭角公路旁邊的橫山腳新村和七木橋新村,而舊日的足跡,也許只能隨著現時已年華老去的村民,隨著自然對村屋頹坦不止的佔據,而散落,而淡忘。

尤德亭與南涌村

經過了橫山腳和七木橋村後,前方路程回復開揚,經過數個先人墓地後,便到達尤德爵士紀念亭。尤德亭其實並非位處高山,然而,在小山崗上從高處俯視著梧桐河與蛇口,也算是這既茂密又沉悶的路途中的一些驚喜和點綴。

最後再經過一小段下坡路後,旅人便接上林務車路繼續下山,這時南涌村已經在不遠處的山腳下,也象徵長78公里的衛奕信徑即將走到盡頭。沿著車路緩緩下斜,經過郊野公園管理站和洗手間,山腳下的南涌村平地變得愈來愈接近。漸漸,我們復見街燈,代表我們快要到達鹿頸路,這時旅人可選擇於鹿頸路乘46K往粉嶺,或沿鹿頸路前往沙頭角公路乘78K巴士往粉嶺或上水。

有用資訊

前往遠足徑

起點(仙姑峰):無公共交通,可繼續前行第十段並接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往大尾篤(長3公里)


終點(南涌):小巴56K往粉嶺,唯假日及繁忙時間於南涌中途站或較難上車,亦可考慮再步行20分鐘往沙頭角公路乘坐九巴78K往粉嶺及上水或小巴55K往粉嶺

中途進入或離開
1.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W126):大埔墟乘九巴75K或小巴20C往大尾篤,接新娘潭路及八仙嶺自然教育徑,沿教育徑上山方向步行3公里便可到達衛奕信徑第十段。
2. 橫山腳 (W129):大埔墟乘小巴20R或九巴275R至新娘潭(留意小巴及巴士之營運時間!),並沿八仙嶺自然教育徑逆走1公里
3. 七木橋(W134):乘小巴56K至鹿頸,步行1.5公里上山便可到達衛奕信徑第十段。

休息與加油

洗手間位置:南涌郊野公園管理站 (W137)
涼亭位置:尤德亭 (W135)
補給站:無,只有終點附近設有士多

開始在上面輸入您的搜索詞,然後按回車進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頂部